王国栋:协同创新 攻克钢铁关键共性技术 促进中国冶金科技登上世界最高峰

浏览数量: 0     作者: dagang     发布时间: 2022-05-06      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

近日,王国栋院士在“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论坛暨《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仪式”上作了题为《协同创新 攻克钢铁关键共性技术 促进中国冶金科技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014年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开放运行,中心承担“绿色制造”和“制造绿色”两项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助力钢铁行业实现“绿色战略转型”,其目标是建成绿色钢铁工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基地,建成有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钢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王院士的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以下七方面内容。

一、三个面向、服务国家目标

如何找到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他认为,问题是创新的原点,需求是创新的动力,以此明确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此,东北大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调研、研讨、交流、对接,凝练出2011协同创新的研发方向和研究课题。根据流程工业的特点,东北大学找出全流程的“痛点”“堵点”,布局钢铁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点,构成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智能制造产业链,确定了6个研究方向和15项关键共性技术。他指出,市场是创新的出发点和成果的归宿,只有通过建立市场—基地—钢厂—市场(MLPM)循环创新机制,才能确保研究目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同时确保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国民经济主战场。

二、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

如何实现服务和领跑?他认为,只有全方位汇聚各方面的力量,聚焦创新和转化,才能实现服务和领跑。为此,东北大学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如厂校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智能钢铁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以及厂校融合共建中试基地等,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东北大学依托河钢集团邯钢2250全流程生产线,建设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学研用平台,以钢铁全流程产线为基点,着力建设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钢铁,在钢铁创新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此外,在成果转化的基础上,东北大学构建产教研基地,在企业1:1的科研平台上,开展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

三、打造R&DES创新链

通过机制创新,形成R&D→R&DES(Research & Development-Engineering-Service)完整创新链的关键是什么?他认为,关键是打通工程环节,突破转化瓶颈,实现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社会。为构建“基础—研发—工程—应用”创新链框架,需行业协同、学科交叉、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跨界的创新联盟。东北大学通过长期大量的基础研究项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与众多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业大规模应用的跨越。他认为,有必要建立工艺—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创新体制。只有工艺、装备改变,才能给产品带来大的变化,产生大的突破。为此,通过工艺和装备创新,东北大学开发了新一代中厚板超快冷系统,该系统已成为我国高端中厚板轧线控冷系统的优选配置。之后,东北大学又相继为热连轧生产线,以及热轧无缝钢管、热轧H型钢、合金钢棒材生产线开发出相应的超快冷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众多钢铁企业。通过工艺和装备创新,东北大学开发成功国际之最、首条特厚钢板连续热处理线,研发出300mm级大单重、大断面特厚钢板辊式淬火装备,以及成套淬火工艺技术,并在舞钢实现工业化应用。

四、科教融合、内涵发展

他指出,科教融合就是要进行学科交叉,人才汇聚,资源共享,聚焦关键。因此,为实现科教融合,首先要创新人才机制,建设实干的人才队伍。东北大学提出了实干、实绩、实效的创新型人才及成果评价机制,以实际创新成果、实际创新贡献为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要贯彻协同创新思想,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急需人才。研究生的培养,是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全程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如此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犹如猛虎归山,蛟龙入海。此外,东北大学以互联网、物联网连接学校与工业化系统的大数据平台,开展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学生实习等实战项目,培养实战能力。同时,东北大学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

五、国际合作与竞争

如何实现国际合作与竞争?他认为,要建立全球化协同创新网络,强化关键共性技术进展交流,才能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掌握国际发展趋势;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加强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通过科研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发现国际上存在的问题,为我们自己的创新寻找新方向;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开展竞争实现技术输出。目前,东北大学开发的连铸坯表面质量控制技术和氧化铁皮控制技术已出口韩国和日本企业,开发的悬浮焙烧技术已输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朗等国家。

六、产教融合,助推冶金行业与冶金学科共同发展

东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与200余家钢铁企业、50余条生产线开展协同创新,制定了《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顶层设计》,完成了各方向的研究任务,在15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促进了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达到了新的水平。东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期间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并获得90多项省部级奖励。东北大学以协同创新队伍为主体,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冶金学科群。正基于此,冶金学科入选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学科”名单,东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七、知识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生态

2016年,东北大学2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编写的《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顶层设计》公开出版。近日,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重点项目——《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仪式成功举行,标志着钢铁工业关键共性技术转化成知识成果。在此基础上,东北大学将继续推进文化传承,将创新关键共性技术送到钢厂里,送到课堂上。

最后,王院士提出,未来将继续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研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加速钢铁行业的绿色化、数字化、高质化、服务化,培育新一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钢铁科技人才,建设国际领先的钢铁工业集群。


快速链接

联系我们

座机:025-57079768
传真:025-57079766
邮箱:zhangyuwei@dasco.cc
手机:18262606988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5栋7楼
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8年 南京达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