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化、绿色化、高质化、服务化”,探讨前沿技术,推动低碳发展——2022年钢铁行业低碳共性技术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浏览数量: 0     作者: dagang     发布时间: 2022-08-24      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把二氧化碳由‘敌人’变为‘朋友。’”“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需要绿色、数字、高质、服务化战略转型。”“未来的钢铁生产将会实现负碳炼铁。”“如果未来实现无氧炼钢就不会有碳排放压力。”......8月20-22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东北大学承办的2022年钢铁行业低碳共性技术专题研讨会在沈阳东北大学召开。会上领导、专家根据自己研究成果提出了前沿、革命性的技术路线和思路,频频颠覆了以往传统认知和思维模式。

开幕式上,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致欢迎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主任姜尚清到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到会讲话并作了题为《钢铁产业的重大战略任务》报告。开幕式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科技工作处处长李煜主持。

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毛晓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李毅仁,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一级科学家、教授级高工张福明,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刘炳南博士,抚顺新钢铁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杨宪礼,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林千果,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建良,辽宁科技大学教授汪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氢冶金中心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郭培民,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院长、教授刘承军,东北大学教授朱苗勇、姜周华,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袁国,副主任、教授张殿华,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龙红明,重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教授吕学伟,中南大学低碳与氢冶金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潘建,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刘然,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储满生,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建立,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赵立佳,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院长、教授杜涛共22名专家围绕低碳新技术研发成果及应用为大会作了报告。刘承军、杨宪礼主持了上午报告,储满生、袁国主持了下午报告。

唐立新在欢迎辞中提出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将围绕智能化、链条化、系统化、科学化四化解决。在谈到钢铁生产过程降碳方面,他表示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二氧化碳资源,有时候也可以由“敌人”变为“朋友”,例如与化工行业结合变为有用的资源。

姜尚清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的推动作用,钢铁行业是除电力以外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大户,行业的低碳转型直接关系到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其根本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并且中国钢铁粗钢产量长期占据世界一半以上,中国钢铁在国际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钢铁的低碳技术发展对其保持未来的竞争优势意义重大。另外指出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是钢铁行业走向零碳的关键。

王国栋院士在报告中提到新形势下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需要完成绿色化、数字化、高质化、服务化战略转型任务,要围绕钢铁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掘钢铁材料的高性能、低排放、易循环等特性。同时通过材料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原位分析系统+反馈赋能,建立钢铁工业的信息物理系统,构建数据驱动的钢铁生产平台。谈到产品发展方向他建议要利用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机遇,为社会提供迫切需求的优质绿色产品,钢铁材料要向高性能、低消耗、低排放、耐腐蚀、长寿命、易循环方向发展。

宝武、河钢、首钢、鞍钢、建龙抚顺新钢铁企业代表围绕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低碳创新技术应用成果及未来发展路线进行了展示。

凝炼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汇集行业力量,本次会议为促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及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建言建策,贡献智慧。来自全国各地25家单位、120多名钢铁领域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行业媒体参加了现场会议,同时线上进行了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过8000人。


快速链接

联系我们

座机:025-57079768
传真:025-57079766
邮箱:zhangyuwei@dasco.cc
手机:18262606988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5栋7楼
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8年 南京达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领动